地狱开局,《封神》总票房破20亿,别让偏见毁了一部影史佳作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封神》离破20亿总票房一步之遥,所以标题斗胆提前贷款。今天是《封神》上映第25天,单日总票房比上映首日还高。
从上映前全网黑的地狱开局,到靠口碑和自来水逐步逆袭,《封神》走了一条艰难且不寻常的路,这一路干掉《超能一家人》,在与《长安三万里》PK中胜出,之后又成功熬走大热门《热烈》和《巨齿鲨2》。
(资料图)
照目前的势头,《封神》再苟一个多月完全不成问题,总票房破25亿也是大概率事件,《封神》自来水们可以安心享受胜利的果实了。
上映前有一些声音对《封神》这部难产多年的商业巨制给出了“已然过时”的定论,这样的说法显然过于武断了。
首先像《封神》这样的超大规模商业电影,其制作本身就需要长于普通商业电影制作的时间,无论是前期的剧本构思、概念设计、人物选角、演员培训,还是后面搭建场景、制作道具、特效化妆、拍摄设备调试,再有就是后期制作。
这一整个制作流程既是经过实践检验被证明是合理的,同时也是必须完成的。因此,即使没有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封神三部曲”的制作、拍摄到最终上映仍旧需要多年时间。
这样的拍摄模式和超长拍摄周期,对于中国电影而言可能是史无前例、不可想象的,但对好莱坞来说却已经越发成为常态了。
从《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三部曲”到《指环王》,再到后来的《加勒比海盗》系列、《碟中谍》系列、《阿凡达》系列无不是采用了此种制作模式。
而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更是出了名的“难产专业户”,《泰坦尼克号》的拍摄整整花费了五年时间,《阿凡达》的创作持续了长达十余年之久,再到今年上映的《阿凡达2》又耗费了整整十四年之久。
其次判断一部作品是否过时的标准,并不能单从特效、剧情等方面来判断。
正如乌尔善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一个已经流传了数千年的历史故事并不会因为短短数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封神》电影所想要叙述的从来都不是现象,而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观与思想精神。
的确,在很多人看来,电影特别是商业电影就是流行文化的一种载体。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真正优秀而深刻的电影作品也能创造超越时代限制,引发当下观众共鸣的思想价值。正如《教父》《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的名单》等等这些数十年前上映的商业电影作品,即便在当下也保持着深远的影响。
而且《封神》这部作品实际上也是对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革新。
中国电影在此之前几乎从来没有过拍摄如此规模的奇幻类型电影的经验,《封神》的制作流程和技术运用将会成为后来者的模范,也能极大推动中国电影特效行业的发展进步。因此,从电影工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封神》这部作品更不谈不上过时这一说法,其存在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
在《封神》上映之后,乌尔善已然正式宣布整个“封神三部曲”的拍摄都已经完成,但是后两部作品的后期制作工作依旧没有结束。
甚至可以说,“封神三部曲”后两部作品是否能够按照导演和主创团队的原先构想完成制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封神第一部》的市场表现。但就是这么一则消息却引来了不少人的非议,说《封神》是在骗人和圈钱,用了那么多投资,为什么后两部的后期制作都还没完成?
对于这样的批评和指责,正如前文所说的那样,从表面上来看,“封神三部曲”前期三十亿的投资确实是史无前例的,但是对比好莱坞同类型、同规模制作的《指环王》而言,拍摄难度和技术要求更为严苛的《封神》仅仅只花费三十亿显然是不够的。
当年的“指环王”三部曲制作成本如果算上通货膨胀同时减去宣发费用的话,大致折合为如今35亿人民币。如果再算上三部电影各自的宣传和发行费用,制作成本还要在此基础上大幅提升。
最后就是有些批评指出当下传统意义上的好莱坞视效大片已然不再受到观众追捧,纯粹的视觉奇观很难再打动观众,像《封神》这样极力想要追上甚至超越《指环王》的作品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
针对这样的说法,首先要指出的是,《指环王》就是《指环王》,《封神》就是《封神》,虽然两者都是奇幻类型影视作品,但是却是基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的产物。所以严格来讲,并不存在谁超越谁,谁取代谁的说法。
不可否认,乌尔善和他的创作团队在《封神》创作的过程中,向《指环王》借鉴了许多创作经验和技术运用,包括《封神》的制作团队中也有很多外国电影人的加入。
但只要《封神》立足于传统文化基因,讲好我们中国自己的故事,那么它便有自己存在的独立价值和意义所在。
文化作品的创作从来都不是完全隔绝的闭门造车,电影艺术的发展更是如此。国产电影想要进步首先必须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谦虚地对外学习,引进技术和创作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向前推进。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封神》迈出了国产电影大规模工业化制作的全新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