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点亮乡村振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亮了,亮了,我们晚上也可以来花园里休闲放松了!”近日的一个傍晚,随着电闸的启动,北京市房山区下寺村口袋花园里一片明亮景象,村民们高兴地走出家门来到这里乘凉、玩乐。给乡亲们带来光亮的,正是北京建筑大学师生开展的“京郊农村智慧照明改造”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口袋花园是下寺村中为数不多的休闲场所之一,村民们经常来此处休息,但这里没有电源,每到傍晚就漆黑一片,影响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老年活动驿站内小广场的照明灯具年久失修,也存在相似的照明问题。
2019年以来,北京建筑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以下简称“建电系”)本科生党支部与下寺村党支部持续开展红色“1+1”共建活动,师生们多次实地考察调研,帮助村里开辟农产品电商销售渠道,推动基础设施改造,制定乡村旅游计划,从多个维度为下寺村全面振兴提供方案。
建电系本科生党支部在调研中发现村里的照明问题后,决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师生们根据下寺村经纬度的唯一性计算出实时日出日落时间,使用经纬度时控开关嵌入式计算机控制技术,设计完成智能线路方案及效果图,实现最优化的节能控制。同时为村里提供智能化控制模块接入4G LTE网络,村内负责人在手机上就可以设置开关灯时间,并远程调节亮度和色温。
2022年,一期“点亮工程”——老年活动驿站智慧照明工程完成,村内的业余文化生活发生明显变化。村主任告诉师生们,“自打你们点亮了老年驿站的小广场,每到傍晚这儿逐渐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文化休闲基地。大家还成立了腰鼓队,就来这儿载歌载舞,可热闹了!”
2023年暑期,建电系本科生党支部继续推进二期“点亮工程”——村内口袋花园的方案设计。当日,师生们耗时一整天安装好灯具,调试好智能控制效果,村民们从此不再受夜晚无灯的约束,可以在明亮的花园里相聚纳凉,开展文娱活动。当灯光亮起的那一刻,在场的每个人都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三年来,建电系本科生党支部与下寺村打造了红色共建“新样板”,被评为首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承担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铜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北建大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阚帅全程参与红色“1+1”共建工作,看到村民们满意的笑容,他特别欣慰,“我们的师生用专业所学为京郊乡村振兴发展助力献智,点亮乡村振兴新灯牌,助力美丽乡村新希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展示出新时代青年人应有的样子。”
□本报记者 任洁/文 于佳/摄